温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综述

广告

江心屿被誉为“瓯江蓬莱”的江心屿(图右),为中国四大孤屿之一。谢灵运、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陆游等历代文人均在此吟诗题咏,留下佳作名篇。古迹有东塔、西塔、江心寺、文丞相祠、澄鲜阁、谢公亭、浩然 ...

   blob.png

  江心屿 被誉为“瓯江蓬莱”的江心屿(图右),为中国四大孤屿之一。谢灵运、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陆游等历代文人均在此吟诗题咏,留下佳作名篇。古迹有东塔、西塔、江心寺、文丞相祠、澄鲜阁、谢公亭、浩然楼、来雪亭诸胜和英国驻温领事馆旧址。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古城墙上,千年古城温州便在晨曦中渐渐苏醒。


  登临鼓楼街谯楼,在这个古城格局最为中心的位置,五代时期“古谯门”和“古城墙”遗址以及元末明初城墙重建的遗迹分明让人听到到历史的呼吸声。这座仅存的城门,以无言的见证,承载着东瓯古镇千年文化的风韵。


  温州,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行政建制史。城市建设历经近1700年,至今保留着山水斗城格局、空间形态以及“江、屿、山、河、城”浑然一体的独特历史风貌遗存,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光荣历史传统的文化名城,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温州人。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一新在今年我市召开的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推进会上指出:“温州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本质在于瓯越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差异性。独特的瓯越文化是温州的根脉,是维系海内外温州人的精神纽带,是温州城市品位、核心竞争力和美誉度的重要体现。温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非常好的基础和条件。”


  翻阅历史长卷,沿着城市发展的脉络,穿越浩渺的历史烟云,那些埋藏在深处的灿烂和辉煌,踏着时光款款而来。


  历数家底,唤起历史记忆


  这里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重商经济学派的发源地、南戏的故乡、数学家的摇篮。


  这里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百工之乡”。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至今有两项在此仍然以活态形式存在。


  这里自古就有奋发进取、尚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传统,底蕴深厚,名人辈出,涌现了一代帝师刘基、《琵琶记》作者高则诚、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经学大师孙诒让、词学宗师夏承焘、一代棋王谢侠逊、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等众多影响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进程的历史文化名人。


  这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传统格局保持不变,历史风貌较为完整。尤其是东晋时建成的山水“斗城”,是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维和“象形制器”理念的典型结晶,是中国古代堪舆学运用的典范。城内“东庙、西居、南市、北埠、中子城”的形制基本保留,城门、城墙、城基、护城河等遗址尚存,街巷名称也大多沿用至今。城区内现有五马-墨池、庆年坊、朔门街、城西街等四片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尚存141.28公顷。


  这里文物古迹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市(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34处,各级非遗项目近500个。


  这里是中国东南沿海城市依山拓海发展变迁的典型代表。温州依托历代形成的塘河水系沿瓯江平直向海推移,突破了“瓯居海中”的空间局限,形成了现有80%以上的建成区。塘河水系是温州城市“依山拓海”发展变迁的“年轮”,堪称我国海塘工程中的奇观,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温州的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


  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三国伊始至清末,海上贸易带来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海洋意识的温州士人,留下了世界古航标——江心双塔、五马街商圈的老字号、朔门“北埠”历史街区以及众多的中西合璧建筑。


  这里是以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为文化基因的手工商贸重镇,其倡导的“义利并举、农商并重、经世致用”事功思想,长久影响着温州人的价值观念和城市的发展历史。得益于永嘉学派崇实创新和重商文化的基因,温州成为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策源地和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形成了独特的温州人精神和温州模式,改革开放后在个体经济、金融机制、城建体制等方面涌现众多革新创举。


  时针拨回1991年,温州市被评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正是基于自身厚重的历史文脉,1998年12月,温州市启动名城申报工作。随即,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文物古迹修缮、非遗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研究等工作扎实推进,使得一大批文保单位得以维修,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宝贵经验。2010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六城联创”总体工作部署,温州重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


  一座城市,有历史才有底蕴,有文化才有内涵。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扬帆启航。


  厚积薄发,激荡申名热情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次综合实力的检阅。在城市竞争新格局下,各地纷纷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既是担当起传承历史文脉的重任,也是彰显城市个性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以申名工作为载体,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进一步彰显温州历史文化特色,促进温州新发展。


  申报组织机构不断健全,让人看到温州的决心。


  我们不会忘记,以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名城申报领导小组、名城集团先后成立,强劲的后盾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及其他历史人文景观的修缮、保护、建设、开发和利用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让人看到温州的坚持。


  我们不会忘记,为推进名城申报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举措。《温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温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温州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施意见》《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措施,为各项工作的推进指明了方向。


  十大工程和九大项目稳步推进,让人看到温州的扎实。


  我们不会忘记,重启名城申报5年来,我市以申报为手段,以项目促创建,以行动抓创建,紧扣既定目标,科学编制规划,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文物古迹保护、东瓯历史文化挖掘、江心屿历史文化展示、永昌堡抗倭遗址修复、泽雅传统造纸技术示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专题博物馆兴建、“四大文化品牌”打造、历史文化研究宣传等十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条不紊地推进,街区文化展示、城市功能定位、建筑特色挖掘、山水格局保护、城市空间塑造、传统文化研究、地域文化研究、非遗项目传承、文化传承教育等有形文化保护建设和无形文化传承发扬九大项目逐步落实。


  申报基础不断夯实,让人看到温州的稳健。


  我们不会忘记,申报组织机构注重塑造城市整理形象、丰富公园广场文化内涵、挖掘道路桥梁文化渊源、营造街头巷尾文化氛围、增加城市门户文化元素,为我市城市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开展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活动,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凸显名人示范效应,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研究宣传不断深入,让人看到温州的力量。


  我们不会忘记,市财政加大名城经费的投入力度,及时落实工作经费和项目经费,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活动的有序开展。此外,市申名办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市民代表参与名城申报的监督检查,新闻媒体定期报道项目进展情况,形成政府和社会舆论共同监督的良性机制。


  申名,让这座城市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温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副市长王祖焕表示,科学的人文思想,独特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令人瞩目的温州模式和温州人精神,也使温州在我国近现代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意0,是市委、市政府“六城联创”的重要任务,也是温州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名城申报工作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古城格局,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呼应社会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完善古城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成果初现,加深文化认同


  沿着市区解放街一路向北至仓桥街102号,夏鼐故居优雅地伫立着。与周边繁华喧闹的商铺相比,有一份遗世独立的静谧感。这座建于19世纪末的故居从3年前对外开放至今,迎来不少市民和游客。庭院深深,置身其中,触摸夏鼐先生生前用过的家具,人们心中涌动的,是对这位中国杰出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距夏鼐故居不到百米处,是一条专门经营字画、古玩的文物老街——沧河巷。这里,便是另一位中国考古学巨人——郑振铎纪念馆所在。资深文物专家、原温州博物馆馆长金柏东说:“当初考虑把郑振铎纪念馆设在沧河巷金宅,就是想让两位名人比邻而居。这其中的意义非同一般,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这也意味着温州的历史文化能以这样的方式一脉相连。”


  事实上,除了夏鼐故居和郑振铎纪念馆之外,这几年来,还有不少名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等悄然出现,默默改变着城市面貌。行走在某个街区,在某个转角,或许市民就会惊喜地发现某段久远的历史就呈现在眼前:朱自清纪念馆、南戏博物馆、谢灵运纪念馆、温州数学名人馆、温州非遗馆、东瓯国历史陈列馆、让平祖居陈列馆、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温州教育史馆等10处专题博物馆建成开放,金州动物博物馆、叶同仁中医药博物馆、龙湾醉壶楼紫砂博物馆、白水民俗博物馆、瓯海藏灯阁等一大批民办博物馆也悄然出现。其中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温州非遗馆是全省规模最大的非遗专题馆。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手段,保护和发展才是目的。”在很多直接参与到申名工作的温州人看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就是要将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财富保护好、传承好。这是历史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欣喜地看到,《温州通史》在完成编纂大纲的基础上,10部专题史已完成,《温州古旧地图集》《温州文献丛书》《守望非遗》等系列丛书正式出版发行,名人雕塑规划编制完成,与电视台合作开设的“温州通史大讲坛”颇受关注。


  我们欣喜地看到,朔门街、庆年坊、城西街、五马-墨池等4个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江心屿历史保护地段的保护规划以及黄坑-水碓坑等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顺利完成。《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完成修编上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规划》通过省住建厅和省名城委的审查。东瓯王庙、谯楼、曹湾山遗址保护及周边整治等近10个专项规划编制也如期完成。


  我们欣喜地看到,四大街区内30多条街巷和古城历史风貌带经过环境整治,焕发出新颜。夏鼐故居、沧河巷金宅、泽雅造纸等30余项各级文保单位的保护维修工程面积逾3万平方米。


  我们欣喜地看到,夏鼐故居、东瓯王庙、东瓯王墓、让平祖居、飞鹏巷陈宅、广化路杨宅、华盖山城墙遗址等一大批文保单位进行了腾空和修缮,谯楼、江心屿、永昌堡、泽雅造纸等文物保护工程亦有序推进。


  我们欣喜地看到,文化遗产申报晋级成绩喜人。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批国保,我市曹湾山遗址、国安寺塔等14处文物位列其中,全市国保单位数量上升至29处。国家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我市永嘉县岩头镇苍坡村、苍南县龙港镇鲸头村、泰顺县泗溪镇下桥村等三处古村落入选,全市国家级传统村落升至8处。


  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决定城市的气质。而共同的城市气质增强了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作为地道的温州人,看到这些经历了百年依旧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心里感觉非常踏实。这些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只属于我们这座城市的。”对城市建筑情有独钟的市民陈志义经常流连于大街小巷,寻找生活的那份惬意。


  诚然,温州的文化根脉深植于民间,这种溶于血液的文化认同,凝聚着前人的思想智慧,也凝聚着后人的情感寄托。温州,更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科学规划发展,创新城市管理,积极探索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共赢之路,谱写了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大城市的新篇章,激励着温州人栉风沐雨、奋进前行。


本文来源:温州日报   责任编辑:
阅读更多详细内容敬请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账号

住在温州网专注温州本地房产资讯,

总粉丝已突破50万

温州吃玩圈商城

温州吃玩圈微信小程序

专注温州本地美食推荐,在线下单,美味又实惠

分享到:
热点话题
延伸阅读
网友参与评论
 
条评论
表情
点击加载更多
表情
  • 关注微信
  • 手机APP
  • 看房团群
  • 建议反馈
  • 回到顶部
  1. 1官员谈房地产去库存:当务之急是让农民工买得起房
  2. 2盘点2015,那些刷爆朋友圈的楼市关键词
  3. 32016楼市8大变化 第2条就看呆了!
  4. 4为了娶媳妇,这男的竟然把新房装成这样!够折腾的! 点击(125)
  5. 5现在的装修,都流行不装主灯了! 点击(125)
  6. 6温州鹿城区黑臭河投入上千万元整治后再度反弹 点击(125)
  7. 7工薪族买房七大技巧 攒钱买房不如贷款买房 点击(125)
  8. 8不敢看!支付宝2015全民账单公布 温州人又逆天了 点击(125)
  1. 1住温网直通售楼处:温州新盘 专访尚品半岛营销总监 肖裕 点击(1164)
  2. 2中央绿轴6宗地块以53亿被新希望收入囊中 点击(1102)
  3. 3本站独家专访:仪邦集团总裁助理 黄美娇 点击(2634)
  4. 4乐清2015年百亿现代服务业项目集中开工 点击(873)
  5. 5撤县设区洞头房价会一跃而起吗? 点击(3092)
  6. 6瓯海房屋开发年初竞得的地块定名为将军华府 点击(1437)
  7. 7(7.27-8.2) 众多楼盘发力,瓯海销量连续夺魁 点击(584)
  8. 8住温网与你相约温州家博会,大家一起躁起来 点击(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