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将发生巨变 “住好房”将取代“有房住”

广告

“住好房”将取代“有房

blob.png


  “住好房”将取代“有房住”,成为未来十年中国住房发展主线。


  过去十年,在快速城镇化与工业化浪潮的强力推动下,城镇住房整体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而未来十年,中国楼市发展背景将悄然发生深刻的转变。


  2015年上半年,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资本市场的时候,中国楼市正悄无声息的告别低迷,稳步回暖。这是楼市告别黄金时代后,再次迎来复苏。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395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6%,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8%。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02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全国商品房销售额34259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2.9%。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8948亿元,同比增长0.1%。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百城房价数据也显示,6月份中国平均房价环比上涨0.56%,高于5月份0.45%的环比涨幅,是2014年1月以来的最高环比涨幅。在这之前,百城房价刚刚在5月份完成了由跌转涨的过程。


  而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上半年成交面积同比增长48%,深圳还出现局部楼市暴涨现象。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更是得出结论,上半年房地产成交量明显复苏,一二线城市全面上涨。


  由于房地产市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影响上下游数十个行业的发展,楼市回暖无疑能为下半年宏观经济“稳增长”护航。


  目前,中国的优质住房仍将存在“结构性短缺”。虽然从量的方面看,中国城镇商品住房已经出现结构性过剩。


  但从质的方面看,很大一部分家庭居住条件仍然较差,狭小公寓、老旧公寓或不成套住宅占存量住房的比重很大。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对优质住房的需求还将稳步增长,优质住房仍然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取代“总量供不应求”,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楼市发展的大背景。


  “住好房”将取代“有房住”,成为未来十年中国住房发展主线。根据一般的消费规律,当总量短缺问题解决后,对高品质的诉求将提升。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重点,将由拥有商品住房,转变为不断改善现有居住条件。


  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虽然达到33平方米以上,但多数人对自身的住房条件难言满足。紧凑型公寓楼仍是当前城镇住宅存量的主体,多代人共居一户现象较为普遍,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期望仍很迫切。


  挤住在小房子里的渴求搬入大房子,多代共居的希望能够独立居住以减少家庭摩擦,住公寓的期望拥有别墅,住普通社区的向往住进高档社区,住在偏远郊区的希望能够就近居住减少通勤时间,在城内有房还想要有个更接近自然的度假房产,这些都构成了潜在的住房改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意愿,简单理解为购买大户型,将小房子换购成大房子。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环境友好化及内部空间的改造优化等,都将构成住房实质性改善的内容。


  居民将小房子换成大房子,有时意味着离城市中心更加偏远,且家务劳动成本大大增加。在家庭小型化的趋势下,房屋面积增大也不能容纳更多的人居住。现代社会,多代同堂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摩擦很大难以和谐共居。


  以日本经验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楼市泡沫破灭以后,户均住房面积并没有增加,居民家庭没有借房价大跌之契机换购大房。人们更倾向于把收入用于住房内部空间利用上的改造与优化,而不是以小换大。这表明,日本楼市退烧后,住房消费行为变得更为理性。


  随着住房发展背景由“总量供不应求”向“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转变,以及住房发展主线由“有房住”向“住好房”转型,未来十年中国楼市将面临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住房存量的结构性过剩如何消化及鬼城、空城问题。


  未来十年,中国产业结构将面临深刻转型,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将不断上升,而第二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将趋于下降。 


  由于第三产业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而第二产业则是三、四线城市的重要经济支柱,这种产业结构转型实际上指明了未来的城市的人口分布蓝图。


  未来三四线城市人口总体将持续外流,而一二线城市人口总体将继续保持流入态势。


  三四线城市目前商品住房高库存及滞销问题已经较为严重,而其未来的人口又呈流出态势,住房供给结构性过剩问题必将会更加突出。


  此外,过去十年,各地方政府通过“高铁新城”、“金融中心”、“沿河新区”等各种题材,遍地开花式地开发建设了数量庞大的新城。


  这些题材新城,有一些只是为了配合政绩或地产炒作需要,通过虚构的城市发展愿景或盲目的乐观情绪投资建设起来的,并没有真实的产业发展作为支撑。


  随着房地产热的退潮,其中有部分必将沦为鬼城或空城。


  二是住宅小区物业脱管问题。


  未来住宅小区被物业公司主动“抛弃”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常见,形成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在过去住房大开发时代,开发商为了促进楼盘销售,往往主动掏钱对旗下楼盘的物业管理费用进行补贴,从而营造出高档明星楼盘的假象。


  随着大开发时代淡出历史,部分开发商退出区域市场不再卖房,也就无需通过补贴原有楼盘物业管理来促进新楼盘销售。失去了开发商补贴后,小区原有的物业管理将难以维持,随时面临被物业脱管的可能。


  物业脱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住宅小区规模偏大,五千户以上的大楼盘也极为常见,这就产生了一个物业费搭便车问题。部分业主以各种理由拒交物业费,从而间接将物业管理成本转嫁到缴费业主的身上。


本文来源:中财网   责任编辑:吴佳佳
阅读更多详细内容敬请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账号

住在温州网专注温州本地房产资讯,

总粉丝已突破50万

温州吃玩圈商城

温州吃玩圈微信小程序

专注温州本地美食推荐,在线下单,美味又实惠

分享到:
热点话题
延伸阅读
网友参与评论
 
条评论
表情
点击加载更多
表情
  • 关注微信
  • 手机APP
  • 看房团群
  • 建议反馈
  • 回到顶部
  1. 1官员谈房地产去库存:当务之急是让农民工买得起房
  2. 2盘点2015,那些刷爆朋友圈的楼市关键词
  3. 32016楼市8大变化 第2条就看呆了!
  4. 4为了娶媳妇,这男的竟然把新房装成这样!够折腾的! 点击(45)
  5. 5现在的装修,都流行不装主灯了! 点击(45)
  6. 6温州鹿城区黑臭河投入上千万元整治后再度反弹 点击(45)
  7. 7工薪族买房七大技巧 攒钱买房不如贷款买房 点击(45)
  8. 8不敢看!支付宝2015全民账单公布 温州人又逆天了 点击(45)
  1. 1住温网直通售楼处:温州新盘 专访尚品半岛营销总监 肖裕 点击(999)
  2. 2中央绿轴6宗地块以53亿被新希望收入囊中 点击(943)
  3. 3本站独家专访:仪邦集团总裁助理 黄美娇 点击(2451)
  4. 4乐清2015年百亿现代服务业项目集中开工 点击(713)
  5. 5撤县设区洞头房价会一跃而起吗? 点击(2927)
  6. 6瓯海房屋开发年初竞得的地块定名为将军华府 点击(1259)
  7. 7(7.27-8.2) 众多楼盘发力,瓯海销量连续夺魁 点击(426)
  8. 8住温网与你相约温州家博会,大家一起躁起来 点击(320)